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在“郑万舞台”演绎匠心砺剑人生

    信息发布者:碧野蓝天
    2017-11-26 21:27:35    来源:人民铁道网   转载

    ——记中铁一局郑万高铁一分部副经理段良军

    人民铁道网讯 (通讯员 冯立欣)"光阴似箭,只争朝夕,郑万的职工每天都在以和时间赛跑的状态投入工作,没有这样的节奏就无法适应郑万这个舞台。"段良军如是说。今年34岁的段良军已经在铁路建设工地度过了13年光阴历经10个项目,辗转了大半个中国版图,平均16个月一个项目。

    2016年11月底,在雪域高原西藏奋战了5个年头的段良军完成了阿里改革公路项目收尾,正准备回家调养一下疲惫的身体,公司一纸调令让段良军加入到郑万高铁开工建点的紧促施工中。铁路建设者就是这样,他们生长在这个追求梦想的年代,只有马不停蹄、砥砺奋进。

    厉兵秣马鏖战郑万开工

    进入12月,天气骤然变冷,当地人说,今年天气较往年提早进入了冬天。一场雨夹雪让一分部工地上建点先头部队的20几名职工感受到神农架的阵阵寒意,大家自己带的衣服已经无法抵御工地的寒冷,办公室紧急采购了一批棉大衣发给大家。这时,指挥部下达了郑万高铁项目第一个施工节点任务,要求元月10日完成分部驻地临建,段良军板着手指算了下,到元月10日还有40天,40天完成容纳60人住宿、办公、生活的驻地建设,任务非常艰巨,要实现节点目标必须做到分秒必争。驻地开工的关键是设备和人员必须到位,段良军和相关部门一起联系调拨设备,3天后,临建设备全部到场。驻地建设开工了,在紧锣密鼓的安排中,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轰鸣着开进现场,让寒冷的冬季变得热火朝天。这时,技术员还没有到位,段良军一边指挥生产一边背着测量仪器到工地测量放线。晚上,他和大家一起总结一天的工作,研究部署第二天的工作任务,然后组织大家学习业主下发的标准化建设文件,要求每一个来到郑万的员工首先要了解郑万标准。

    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而阿里又是西藏最艰苦的地区。那里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段良军在西藏干了三个工地5年时间。

    段良军从海拔接近4900米的西藏高原阿里改革公路项目下来,本来要在内地休整调息一段时期,待身体适应后才能工作,可是这个时候恰好郑万高铁开工了,各个标段都卯足了劲,要在郑万高铁这个新的舞台展示各家企业的良好形象,在建设工地摸爬滚打了13年的段良军已经是位"老同志"了,他深知铁路项目开工建点期间的重要性,他没有按原计划回家,直接来到了郑万工地。

    5年的高原工作磨练了他的意志,但也让他的身体免疫力下降,在推进临建工程的关键时刻他感冒发烧39度,伴随着剧烈咳嗽,晚上无法入睡,但是,他以坚强的毅力坚守在岗位上,到了晚上,才抽空去镇上的卫生院打点滴治疗。分部书记担心小镇医疗条件有限,劝他去县医院住几天院,段良军笑着说:"在青藏高原都挺过来了,这点小毛病不会把我怎么样"。

    40天后,建点的职工们住进了分部新建驻地,任务按时完成了,段良军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一个月后,他带领职工们建成了拌合站、钢构件加工厂、炸药库,其中两座炸药库在郑万高铁湖北段首家投入使用,为中铁一局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春节刚过,为了给隧道开工创造条件,分部抓紧推进弃碴场建设。楚烽隧道2号横洞弃碴场,选址在保康县马桥镇横溪村境内的一条沟壑。按照环保及设计要求,弃碴场使用前要在沟底埋设2排长700米直径1米的圆管涵,2号横洞现场施工和技术人员到了弃碴场一看,立刻傻了眼,沟底至半山腰有200多米深,山高坡陡,地势险峻,植被茂密,荆棘丛生,到沟底人都下不去,怎么安装管道?大家马上把情况报告给了段良军,接到报告,段良军立刻来到了现场,他从山上查看了整个地形,然后从荆棘丛中钻来钻去终于下到沟底,沿着沟底一路勘察安装管道的线路,经过一天的现场勘查,心里有了初步的施工方案。回到办公室,他又反复查看图纸,研究施工方案,第二天又来到现场,经过3天的奔波,终于制定出修建通往沟底便道的最佳方案,开辟了一条1公里多长蜿蜒曲折的盘山便道,便道建好了,将涵管运输至沟底,很快完成铺设,楚烽隧道2号弃碴场可以启用了。

    为了使弃碴场符合建设绿色高铁的要求,段良军主动和政府环保、水利部门联系,咨询相关要求,完善了弃碴场的排水系统,挡土墙建设和弃碴场绿化的规划,为企业塑造了良好的外部形象。

    践行标准化从突破自我做起

    郑万高铁标准化建设目标是"建设中国高速铁路标准化管理示范工程",起点高,要求严,分部承担着17亿元的繁重站前施工任务,这些对分部每一个领导班子成员来说都是新的挑战。开工后,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分部引进每台价值1280万元的三臂凿岩台车6台,以施工机械化、信息化为抓手推进标准化建设。万事开头难,这台价值连城的凿岩台车,工地上职工没有人接触过,怎么办?学习,只有通过学习才能熟练运用。段良军及时和厂家的技术人员沟通,举办了10多次培训,还请了挪威的技术专家培训凿岩台车的维护保养,通过培训,第一批十几名操作手和维修人员通过培训上岗,大机配套工作迈出了第一步。

    起初,由于对信息化系统不熟悉,凿岩台车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优势,几家作业班组有些抵触,认为它成本高,工作效率还不如人工来的快,甚至有个别工点想打退堂鼓,改成人工开挖。面对这些情况,段良军找这些思想消极的班组负责人做说服工作,他推心置腹的说:"大机配套是隧道施工的发展方向,势在必行,效率低是目前我们还没有掌握它的规律,面对困难必须迎难而上,才能实现标准化建设的目标"。除了做工作,段良军还起草制定分部的大机配套管理办法,对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在他的鼓励下,各作业班组开始积极探索使用台车,通过反复的学习实践,基本掌握了操作和维护方法。为了尽快熟悉电脑凿岩台车的性能,发挥电脑台车的效率和优势,段良军每天和台车的学员们一起学习信息化新技术。凿岩台车的工作效率被发掘出来了,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隧道光面爆破达不到理想效果。

    光面爆破是按照隧道断面的设计轮廓线合理布置周边炮眼而进行的一种控制爆破。该爆破技术能保持围岩结构的完整和自身的承载力,达到快捷、高效、优质的施工目的。同时能有效控制隧道掘进的超欠挖量,最大限度地接近设计值,有效降低施工成本。但光面爆破对钻孔、起爆等环节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难度不小。

    段良军找到赵克孝和施小平两位公司施工技术专家,请他们来分部办培训班讲解光面爆破知识,使大家对光面爆破技术有了初步认识。随后,段良军和一线台车操作手们一起结合电脑台车反复实践,针对不同岩层、不断改进爆破设计,调整炮眼间距、数量、深度、角度和装药量,终于找到了最佳光爆方案,实现了光面爆破效果。

    担子再重困难再大也要挺直腰板

    大项目施工,必定会遇到诸多困难,面对困难,挺直腰板顶上去,是段良军骨子里的元素。神农架车站多线特大桥施工,牵挂着很多人,由于铁路线路和公路交叉,大桥施工涉及到既有公路改移,如何保证大桥施工和公路交通两不误,达到合理的效益比,必须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方案。段良军带领技术人员翻山越岭通过一个星期的现场勘查,初步拟定了公路临时改移线路,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段良军又查阅了大量资料,找到公司专家征询意见,最后确定了公路线路改移方案,通过实践,改移方案达到了预期目标。

    施工中遇到另一个难题是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回弹量大,稳定性不好,容易掉块,这样既加大了施工成本,又有可能造成安全质量隐患。他下决心解决这个让很多人困扰的问题。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段良军开始了针对性的摸排调查,他从原材料、速凝剂,到拌合站搅拌混凝土,再到坍落度试验、各种检验、现场喷射工艺,他一项项盯控,经过3天的排查盯控,最后发现问题发生在地材和混凝土配合比调整有偏差。

    虽然地材紧缺,各家建筑企业都在抢购地材,造成供不应求,但是地材质量不能满足要求,这可是大事,当地生产厂家没有给高铁建设供过货,不知道高铁的建设标准,段良军带上物资部人员,跑了十几家生产厂,终于找到合格的地材。

    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除按照设计要求外,还需要根据天气变化、施工环境变化等细节不断调整参数,直到达到最佳比例,才能降低喷射混凝土回弹量和确保混凝土稳定性,这需要试验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实践经验,段良军组织试验室和其他相关人员召开专题会,制定流程卡控标准,经现场反复实践,使配合比达到了相关要求,通过采取这些措施,隧道喷射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今年5月份,新华隧道斜井掌子面突然大量涌水,段良军得到消息火速赶往现场。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他迅速指挥人员、重要设备撤离,几分钟后,涌水达到2米多深,掌子面被淹。随后,段良军通知安质部启动应急预案,几台大功率抽水机被火速运至现场,抽水管道经过抢险突击队2个多小时的奋战安装到位,经过一天时间的紧急抽水,掌子面涌水得到控制,段良军带领安全人员来到掌子面勘察,针对涌水情况,研究制定排水方案。此时此刻,段良军在现场抢险已经熬过2天2夜了,实在睁不开眼就在车里打个盹,面对险情就是这样,必须分秒必争,和时间赛跑,他心里明白,一旦不及时控制,导致整个隧道被淹,就会带来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经测定,当时的最大涌水量达到每天4800立方米。

    捍卫安全质量得罪谁都不怕

    "怕得罪人就干不好安全质量工作,不能有瞻前顾后的思想、对待安全质量隐患就要一抓到底、一查到底、一整到底、决不姑息"。段良军在周一安全学习时对职工们说。

    "安全责任大于天,安全管理无小事。"段良军用行动践行分部安全质量工作。管生产必须管安全,不仅要自己管,还要让工地上人人成为安全员,他积极倡导"责任连带安全互保"体系,层层签订安全质量责任书,不遗漏一个岗位和一名工人。

    在安全管理这一平凡而又非凡的工作岗位上,段良军始终坚持三勤:嘴勤、腿勤、手勤。他时常讲安全生产规章制度都是前人用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必须坚持时时讲、天天讲、事事讲,不厌其烦地反复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脚踏实地查隐患,铁心硬手抓整治,杜绝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

    一次,他和同事在隧道掌子面研究施工方案,发现几名焊工在焊接钢拱架时少了几个焊点,他把领班叫来,给予严肃的批评:焊接质量关系到隧道安全,粗心大意会带来惨痛的教训。他给大家讲了几个相关的事故案例,要求现场施工人员对安全质量随时具有高度责任心和敏感度,以日常的精细工作质量保证隧道整体安全。

    学无止境,为了让工程质量精益求精,段良军多次带领现场管理人员走出去学习兄弟单位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研究先进的工艺工法,通过学习,取长补短,让自己的管理思想跟上时代发展,从而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的现场施工管理目标。

    一身身浸透的汗水,一份份捍卫的责任。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但段良军和他的同事们都一直默默守护着工地的安全,换来分部一年无安全生产事故的好成绩。段良军说,看到工人都能平平安安的,这就是一种幸福。

    舍小家与顾大家的筑路人情怀

    进入四季度,为了实现年度施工生产目标,项目部开展大干90天劳动竞赛,在大干的关键时刻,段良军6岁的儿子病了,发高烧40度,妻子在千里之外打来电话哭诉,希望他回家看看。他告诉妻子:现在工地上大干呢,职工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干的热火朝天,我是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怎么能离的开?他做出承诺:大干目标一完成,一定回家探望他们娘儿俩。他嘱咐妻子马上带孩子去医院,不要耽搁。嘴上这样说,心里一阵阵酸楚,父子连心啊!结婚这些年,亏欠他们的太多了,一次次承诺,又有几次能兑现?只能把承诺作为一种心理安慰。做为铁路建设者的家属,都会因此变得坚强起来,她们依靠不了男人只能靠自己把孩子抚养成人。段良军的妻子尹丽娟就是这样,从小家碧玉,变成独立坚强的女人,7年多的婚姻生活使她逐渐理解段良军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尹丽娟原来在湖南郴州交通局工作,当时段良军在湖南一个项目做技术员,俩人一次偶然的巧遇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他们一见钟情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为了孩子,尹丽娟2015年放弃了自己条件优厚的工作,做起了专职太太,在西安照管刚满6岁的孩子上学。

    说起段良军尹丽娟是一肚子委屈:嫁给铁路职工就是这个样,酸甜苦辣,互相不能照应。只有等孩子放假了,来工地团圆个把月。这次孩子放暑假来到工地探亲,眼中看到的段良军总是在忙,他早出晚归,回来床上一躺就呼呼大睡,听到电话铃声,他会敏感的从床上爬起来,深更半夜上工地已经司空见惯,每天看到不知疲倦身影,爱恨交织,多希望他能好好的陪我们一天,可是这点想法最终也成为奢望,因为在他的日历里根本没有节假日。眼看暑假就过去了,书记抽空带着工地上探亲的家属们去了趟神农架景区,给我们留了些念想。我们来工地的时候段良军答应说来火车站接的,下了火车却没有看到段良军的影子,只有司机在车站等候,司机婉转地说,段良军在组织开生产会,来不了。临走时,多希望他去火车站送我们一下,可是这种希望又破灭了。事情过了,尹丽娟最终还是达成谅解:"你还是安心工作吧,企业的事更重要,舍弃我们一家人的团圆,让山区人民早日坐上高铁,这也是值得的!"铁路建设者的家属总是这样,埋怨归埋怨,最终还是选择了理解。

    在郑万高铁这个人生舞台上,段良军怀着一颗匠心,坚定信念,志存高远,敢于突破自我,用时间磨砺着人生这把宝剑,让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更加精彩纷呈,炫耀夺目。


    打赏捐赠
    1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